《南國早報》2025年4月11日第6版版面?
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地埋式垃圾桶站點。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供圖
平時“藏”在地底,清運垃圾時才露出地面,美觀、無異味、容量大、智能化——這是為了助力建設美麗清潔鄉村,廣西正在推行的地埋式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方式。4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了解到,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建設,目前,梧州市等地的地埋式垃圾桶,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易腐惡臭、蚊蠅滋生、污染環境等問題。
走進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交村,只見藍色、紅色的垃圾桶深埋入地,露出一個煙囪式的桶蓋,旁邊是一組由標語、人、飛鳥等元素組成的文化景觀墻,一個垃圾回收點就是一道鄉村景觀小品。這是廣西在農村推行地埋式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方式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地埋式垃圾桶整體“藏”于地下,地面上僅露出煙囪式桶蓋,村民通過桶蓋上的小投料口投放垃圾,實現垃圾“隱形”。地埋式垃圾桶單桶可裝1.5噸垃圾,使用壽命達10年,可輕松實現電動環衛三輪車、人力三輪車、環衛手推車直接投放,單桶吊裝作業時間只需幾分鐘。
這種新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方式,如何“通知”收運人員到指定地點收運垃圾?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地埋式垃圾桶配有智能感應器,可實時監測垃圾量。當桶內垃圾達到規定容量時,系統自動向管理平臺發送滿載預警,平臺根據垃圾車位置和垃圾運輸員狀態,智能調度車輛和人員前往清運。為了避免“二次污染”,地埋式垃圾桶采用專用的吊裝式車輛收運垃圾,收運過程全部實現機械化、密閉化,全程垃圾不落地,有效防止垃圾泄露、散落,最大程度減少垃圾異味散發。
該負責人介紹,地埋式垃圾直收直運模式,正在重塑廣西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圖景。目前,柳州市融安縣和梧州市龍圩區已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地埋式垃圾直收直運模式,收運處理作業機械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解決了以往農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清運不及時等問題。
近年來,廣西以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為抓手,自治區本級累計投入6.25億元組織實施了532個鎮(村)級生活垃圾處理(轉運)設施項目建設,持續完善縣鄉村三級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和服務布局。同時,鼓勵引導各地創新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南國早報記者徐慶成?通訊員李熒婷)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